近期环保行业事件动态汇总,内容如下:
(1)人民日报解读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动体制、动机构、动人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这项改革力争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在2018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工作,在“十三五”末全国省以下环保部门按照新制度运行。
“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环境保护部地方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叶民说,垂改从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入手,解决制约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障碍,标本兼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垂改是‘底盘性’的制度改革。”环境保护部地方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舜泽说,与一般的、单项的、单纯的制度改革不同,垂改要动体制、动机构、动人员,是对地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一项根本性改革。同时,垂改也涉及监测、监察、执法、许可等制度的重构,牵一发而动全身。
(2)广东投380亿整治243个黑臭水体 今年是实施《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第一年,广东治水从重污染河流、黑臭水体等难点上重点发力。26日召开的广东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也同时套开珠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将水污染防治作为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按照中央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要成立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小组。为协调、督导全省特别是珠三角的水污染防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今年成立了珠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拟投380亿元整治243个黑臭水体。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和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13个省相关部门和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及以上市政府及顺德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3)上海市新版环保条例10月1日正式施行 《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7月29日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修订后的《环保条例》主要特点:一是推进绿色发展,突出源头防治,从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二是体现社会共治,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三是严格执法,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上海市环保“十三五”规划突出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发展两条主线,明确了未来五年上海要完成的环保约束性指标和具体任务,到2020年,要求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空间规模、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PM2.5年均浓度达到42微克/立方米左右,全市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生态用地面积达到3500平方公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25亿吨标煤以下,煤炭消费总量持续下降。
(4)两部委力推环保PPP:打造50家以上产值百亿环保企业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旨在加快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优质生态环境产品。
意见提出三大目标,包括市场供给能力增强、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市场更加开放。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基本满足环境治理需要,生态环保市场空间有效释放,绿色环保产业不断增长,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8万亿元。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打造一批技术领先、管理精细、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国际化的环保公司,建设一批聚集度高、优势特征明显的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和科技转化平台。到2020年,环境治理市场全面开放,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环境信用体系基本建立,监管更加有效,市场更加规范公平,生态保护市场化稳步推进。
(5)十三五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924亿 为统筹推进“十三五”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发改委和住建部编制了《“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计划总投资约1924亿元。意见稿提出了加快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建立回收新模式、加大存量治理力度、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六大主要任务。
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底,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其他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新疆、西藏除外),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新疆、西藏除外),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全国城镇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能力34万吨/日。
来源:长江环保